本文7000余字50多张图片,由公平评测特约资深数码大佬“天启”创作
内设与接口:
Code Go的摄像头位于屏幕的上边框内,720P分辨率,满足一般的在线会议需求问题不大。左右两侧的两个开孔是双麦克风,但是没有摄像头处在使用状态下的指示灯,也没有物理屏蔽罩。后者因为上边框较窄还能理解,但是前者就真的有点离谱了。
键盘的手感还不错,1.5mm的键程也很长,回弹偏软,但是确认感比较强。键位设计的话,全尺寸肯定基本盘(毕竟不是人人都和惠普一样脑子缺根弦),牺牲右shift的长度来做的全尺寸方向键只能说是无功无过,无非是得罪一拨人讨好另一拨人罢了,主要是对于程序员比较重要的翻页键依然缺席,有点可惜。至于开机键放在键盘里我只能说省钱省的有点过了。而且机械革命这个连手感都没有和别的键做出来区别,有点过分。
背光质量的话,本机支持两档背光亮度,开满后亮度表现不错,而且也不刺眼。对于比较便宜的机型来说,背光有断点是很正常的,这个可以接受,但是F8的两个背光灯珠直接坏了一个是不是有点离谱...
触摸版的尺寸中规中矩,因为是塑料材质,所以滑动手感仍然是比较涩的那种。也不用担心左上角的指纹识别会阻碍使用,一般情况下人的手很少触摸到那么角落的位置。主要是按键的手感实在是太紧了,需要非常大的力气才能触发单击操作,这点实在是有点太不方便了。
扬声器就是听个响的水平,无功无过。
机身左侧,Code Go从左至右依次搭载了一个锁孔,两个USB-A 3.0接口和一个3.5mm耳机接口。是不是感觉这机器虽然整体侧面看起来很薄,但是为什么整体看起来就很厚了?
那是因为为了获得更好的进风效果以达到更高的性能释放,这机器的脚垫长这样...
这两年,为了追求更高的性能释放,笔记本的脚垫和机身厚度实际上是不断增加的,而侧面的腰线却在不断的向上抬,使这机器看起来比较薄,这纯属骗人骗己...如果还为腰线牺牲实用性,比如ThinkPad neo14,那就更扯淡了...
机身右侧,从左至右依次为电控的摄像头开关,一个USB-C 3.1全功能接口,一个USB-C雷电4,一个HDMI 1.4和一个电源接口。最右侧还有一个电源指示灯。
摄像头电控开关实际上意义不大,和设备管理器里禁用摄像头的效果差不多,都没有直接用实体屏蔽罩来的可靠与有效。HDMI 1.4属实有点离谱,这意味着Code Go没法无损以4k 60的规格来连接外接屏幕了,是一个比较大的取舍。
从图中还可以看到,本机的铰链最大支持开合角度大概在170度左右,已经足够大多数情况下的使用需求了。
总结一下本机的接口,2A2C HDMI DCin的数量是基本够用的,尤其是考虑到本机有DC in接口,因此日常状态下两个USB-C都是空置的可以外接设备用,很不错。就是HDMI的规格只有1.4,这属实有点低了,希望后续的产品能够在这里加以改进吧。最后就是如果还能加一个SD或者TF的读卡器就更好了,后面我们会看到,Code Go的图片处理能力也很不错,屏幕素质也很优秀,如果加一个读卡器,可以扩大本机的使用范围。
屏幕:
Code Go搭载了一块2.5k分辨率,500nit亮度,120hz刷新率的雾面屏幕,这块屏幕在我心中,是今年14.0吋笔记本屏幕中综合表现最好的一块。兼顾了高分,高亮,高刷新率的特点,且没有会导致反光的镜面处理,也没有用处不大,但是很可能带来网格效应的触摸屏,属于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一个都没有的优等生。
那么它的实际表现怎么样呢?
用Display Cal软件搭配蓝蜘蛛X校色仪对屏幕进行测试,Code Go上的这块屏幕的实测最大亮度为512.9尼特,对比度1085.7:1。亮度的表现已经超过了标称值。就算是在户外使用,只要不被阳光所直射,这个亮度都足够看清屏幕上的内容了。
色域覆盖方面,作为一块标称100%DCI-P3的广色域屏幕,这块屏幕覆盖了99.6%的sRGB和96.7%的DCI-P3色域,表现很不错。
这块屏幕在校色后拥有0.66的平均ΔE和1.8的最大ΔE,表现非常不错,这个色准基本上是无可挑剔的,除了办公,应对一般的图片编辑和视频编辑也是完全足够的。
色温方面稍微偏冷,10%以上亮度就基本固定在了6900K左右,并且后续的色温稳定性与一致性做的非常不错。
伽马值的表现就比较一般了,后面基本维持在2.4,比标准的2.2超出不少。
为了给没有校色仪,买来后准备直接用的读者们参考,我也测试了一下没校色前本机的色准,这个成绩就比较放飞自我了,小厂在这块做的还是会稍微差一些的。建议所有需要用这机器做图像处理类工作的用户,都能对机器的屏幕做一次预先校色。
发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