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机械革命Code Go评测:定位虽好小伤不少English

2022-12-22 17:52:54 | 来源:公平评测 | 作者:天启
本文7000余字50多张图片,由公平评测特约资深数码大佬“天启”创作
本文7000余字50多张图片,由公平评测特约资深数码大佬“天启”创作,中文版在“公平评测中文站”首发,英文版将稍后在“FairReviews英文站”发布,同时也会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今日头条的“公平评测”发出。

一直以来,机械革命的轻薄本都以配置高,散热优秀,好屏幕和超强的拓展性四个卖点闻名。但是其搭载真标压处理器与纯核显设计,为重度办公用户和码农们设计的轻薄本在2022年之前一直都以16吋的大屏版本出现,遗憾的在中国市场更看重的14吋上缺席了。
也许是看到了市场的需求,抑或是今年终于有了额外的研发带宽或者能力,借着今年Intel H45处理器SOC化的风潮,机械革命在国内市场上先后推出了无界14和Code Go两款H45核显轻薄本。
无界14凭借12代酷睿对于DDR4内存的支持以及机械革命的优秀性价比,创下了3999买12代标压酷睿的性价比奇迹。不过毕竟定位所限,除了50w性能释放和双内存双硬盘的拓展性之外,就基本没有更多亮点了。
而今天我们要聊的Code Go,则是Code 01和Code 10的正经小弟,各方面定位与规格都明显在无界14之上。那么它的表现究竟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感谢 @song1118公平评测 提供的测试机,并授权其在除知乎之外的任何平台对本文进行转载。

 
选购建议:
Code Go现阶段只有两个SKU,两者的核心配置是完全一样的,均搭载了i7-12700H处理器和2.5k 120hz的屏幕,只在内存和硬盘容量上做出了区隔,这与更低端的无界14的i5版搭载了FHD屏幕,高配版则是QHD屏幕是完全不同的。
Code Go的两个SKU中,16+512G的低配售价5599,打折能到5449,性价比非常高,很值得购买。相比之下,32G+1T的版本与之差价能到1100,这就太离谱了,不推荐。

配置一览+配件展示:

我拿到的是Code Go的入门配置,搭载了i7-12700H处理器,16G内存,512G的固态硬盘,以及在这个价位非常难得的2.5k 120hz 500nit高分高刷高亮屏幕。这两点,带上双内存插槽和双硬盘位的的SSD,绝对是这个价位段内绝无仅有的配置。
其他配置里,比较值得一说的首先是采用了金士顿的OEM固态,这是我个人第一次见到。我个人觉得大家还是没必要对此太敏感,成本所限肯定没法上大牌的好固态了,现在这个金士顿的TLC固态,总比上次拿到的机器里用的大牌QLC Intel 670P强。
其次是本机比较大胆的采用了镁合金作为C壳的材质,因此起到了很好的降重作用,甚至比小新Pro 14还要再轻一些。
 

原装电源方面,本机虽然有两个USB-C接口,但是仍然标配的是90w的圆口适配器。相对于PD充电器,体积更大的的DC电源拥有更好的散热能力,因此超载性能要很明显的好过PD充电器。本机标配的这个DC电源体积不算太大,比iPhone 13 mini稍长,但是更窄,含线388g的重量也算便携。
 电源上还有一个指示灯来说明电源是否在正常工作,表现不错。

 
但是相对之下,本机对于PD电源的支持就差不少了。哪怕我使用的是现在我能找到的最适合笔记本使用的PD电源拯救者C135,在Code Go上使用时,也出现了只要机器进入高负载状态,就会在电源供电和电池供电状态之间反复横跳的问题。考虑到这样的频繁切换会损坏电池,而现在也暂时不确定怎么算进入了高负载状态,因此就现阶段的情况,我个人暂时不建议在这机器上使用PD电源。

设计与外观:
A面的外观设计的非常简洁,除了左上方的一个“Code”的铭牌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元素。表面的处理挺不错,触感十分细腻,并且有一定的高级感。
 

而在A壳的内测边缘,Code Go还用CNC抛光出了一条亮线,给整机提气不少,这个工艺和设计我蛮喜欢的。

B面就是非常普通的塑料麦拉,四面窄边框布局,在这个价位的机型里算是常规配置。上部边框在放下了720P摄像头的前提下控制的很不错,这点给好评。只不过...转轴做成塑料放WiFi天线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要做成和C面银色镁合金颜色差异巨大的黑色呢?一点不好看...
 
C面的布局比较常规,现在能看出来屏轴和整个C面颜色的格格不入了吧...C面没有扬声器开孔,键盘也放的比较靠上,因此掌托和触摸版的面积都得以做的比较大。并且革命有一点比较用心的是冒着少拿上游厂商补贴的风险把所有的贴纸都放到了D面,因此C面显得异常整洁。触摸版左上角的黑色方块是本机的按压式指纹识别。对于这种很便宜的机器来说,提供指纹是很不错的解锁方案,总比输密码优雅。
我们经常说镁合金在笔记本上的使用会导致整机质感的下降,不过在Code Go上,我认为这个下降幅度是可以接受的。相比铝合金的A/D面,稍有塑料感,但是如果不仔细分辨,不太能感觉到。

 
D面的设计没有特别惊艳的地方。铝合金的壳体正中央能看到面积很大的进封窗,横贯机身左右,因此这机器看起来像一台双风扇散热的笔记本,但实际上只有单风扇。C面缺席的贴纸都在D面出现了。脚垫也是横贯式的,并且中间有一个凹陷,这样冷空气也可以从后部进入风扇。不过本机的大部分螺丝孔,全部都开在了倾斜的位置上,再加上本机没有卡扣,因此拆装D壳拧螺丝的时候一定要特别对准。

这机器的外观设计我还是很满意的。首先,虽然没有太强的设计能力,但是机械革命基本做到了没活不乱整活,因此A面的外观整体比较低调,也很适合后续自己进行DIY。B面的屏幕边框控制的很不错,除了下边框基本都是等宽,视觉效果很好。C面为了减重用了镁合金材质,但是质感没有明显的下降。D面外观上也挑不出太多问题,就是一个以升级性作为主要卖点的机器居然没有考虑到拆机的便捷性,这里稍微差点意思。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观点

这儿有 0观点